博鱼新华走笔丨内蒙古的路
时间:2024.12.24 浏览量:95
博鱼 当记者走南闯北几十年,走过的路多了,有名的路也走了不少,如新疆塔里木的沙漠公路、川藏线318国道上的世界级景观大道、湘西的矮寨盘山道、贵州的晴隆“二十四道拐”、四川的栈道、太行山的挂壁公路、河北张北的“草原天路”……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内蒙古的路。
内蒙古面积118.3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面积的12.3%,东西长达2400多公里,太阳也要走两个小时。区内森林草原、高山大川、荒原丘陵、沙漠戈壁齐备。这里路迢水长,有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的胜景,也有秦直道、古驿道遗存,还有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叮当。经新中国几十年的建设,西部阿拉善戈壁滩上的路宽阔笔直,中部草原上的路密如蛛网,东部林区的路四通八达,堪称中国的道路博物馆。
夏日,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,羊群穿过公路(资料图)。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
勒勒车走到哪里,哪里就有了路
作为中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,内蒙古不仅有香喷喷的奶茶、可口的牛羊肉、悠扬的马头琴、迷人的长调,还有那没有尽头的草原路。
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,我在草原上采访时所见到的路,还主要是勒勒车道。牧民们长期赶着勒勒车走场放牧,跟着羊群慢悠悠地行进在碧绿的草原上,就像小船荡漾在大海中。在勒勒车经过的地方,留下了两条明显的车辙印。回来时,或来年再走场时,还是沿着这条车辙印行驶,时间一长便形成了弯弯曲曲的草原路。可以说,勒勒车走到哪里,哪里的草原就有了路。
随着社会进步,草原上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。摩托车、四轮拖拉机、货车、轿车……这些机动车又在勒勒车辙印上碾压出新的草原路。
牧民在草原上开路,车跑到哪儿,哪儿就有了路。下雨泥泞了,车辙印深了,就绕过旧车道,在近旁的草地上碾出新路。又碾深了,不平了,向旁边再开拓……日积月累,就在局部开出了6车道、8车道,乃至十几、二十多车道的草原路。
我曾经在锡林郭勒草原一处草坡上抓拍过一张24道车辙的照片,被人戏称为“草原24车道”――最宽草原路。实际上,一些丘陵草原上风光极美的“天路”,最先都是勒勒车的杰作。
草原人心中有方向
草原上行走,除偶尔见到一处玛尼堆外,一般没有标识。行路基本上是瞄着大方向走,迷路是常有的事。但草原人心中有方向。
2000年在锡林郭勒草原采访,从乌拉盖开发区返回东乌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途中,我曾迷过路。
那次走的是靠近中蒙边境的一条草原路,本来天黑前可以赶到乌里雅斯太镇,结果司机不熟悉路,到掌灯时分还没有看到目的地的影子。越野车孤独地在漫无边际的草原上摸黑行驶,除司机的埋怨声外,车上其他人都默不作声,只看着车灯前一片片野兔红红的灯笼眼发愣。走了一阵,路被牧民的草库伦(草场围栏)截断了,只好掉转车头另寻他路。周围漆黑一片,指引前路的只有两行车灯,夹杂着呼呼风声,司机也有些慌神,不由加快了车速。晚上10点多,总算看到一处亮光。车追过去见是一户牧民。牧民提醒:“你们已经跑到边境了。不能走了,再往前就出国境了。”我们听后惊出一身冷汗。
在牧民的指点下,调整了方向,我们才在深夜2点抵达乌里雅斯太镇。当车驶进招待所时,油表闪烁着红色,我们险些露宿茫茫草原。
这样的迷路险情,我在2002年又经历了一次。那次是从二连浩特市前往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,途中走访了几户牧民,天色就渐渐黑了,周围山峦、牧场的轮廓越来越模糊,车孤独地在草原上起伏。虽找了当地人做向导,但草原路纵横交错,岔路频出,稍有不慎就会走错,司机只能慎行慢走。
完全被夜幕包裹起来时,司机打开了车灯,却被草原车道上的诸多岔路弄得晕头转向,全靠向导瞄着大方向“导航”。有过草原上迷路的教训,我的心里七上八下,问向导:“你能记住路吗?”
向导爽朗地说:“放心,迷不了路。”
“你有啥准头?”
“我们草原人心中有方向!”
这还是让人心里不实落,特别是时不时听到向导说“呀,跑错了,回去”,我这颗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儿上。但向导确实没吹牛,虽然中途车走了两次岔道,但方向很快就调整过来。晚上9点多钟,我们终于安全抵达赛汉塔拉镇。
两次迷路,使我佩服草原人的沉着淡定和遇事不慌,不管是走在草原上,还是遇到艰难险阻,他们心中都有路,方向明确的路。
在内蒙古工作久了,我确实体会到,内蒙古人民心中有方向,关键在于他们胸有大局,无私无畏。上世纪50年代末,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时,内蒙古人张开臂膀为国分忧,主动把三千孤儿接到草原上,牧民踊跃认领,把他们当作草原的孩子抚养成人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国家制定各省区市工资标准时,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均有高几个等级的优惠,但内蒙古提出,“工资向北京看齐”,主动放弃了国家给予的优惠。
一条神奇的“天路”
“要想富,先修路。”本世纪初以来,内蒙古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大力构建横贯东西、纵连南北的综合立体交通网,打了交通翻身仗。那条投资约340亿元修建的贯穿区内、长达2515公里的省际大通道,就是内蒙古手笔不凡的见证。
“火车一响,黄金万两”“高铁一通,转换时空”,全区铁路和高铁建设也高歌猛进。草原上的火车汽笛声渐渐代替了勒勒车的铃铛声。据了解,到2023年底,内蒙古铁路营业里程已居全国第一,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前列,民用机场49个居全国第三。呼和浩特已经融入京津冀两小时城市圈。
如今,内蒙古大地上,公路织密了乡村牧区,火车拉近了城市,飞机缩短了时空,“人享其行,物畅其流”。
最近,我乘高铁从呼和浩特到北京,500公里的路只用了2小时15分钟。上午去办完事,下午又返回,这在前些年是不可想象的。让人更高兴的是,同车的乘客说,呼和浩特到银川、太原的高铁也将很快通车了。
车轮转快了,交通发达了,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,内蒙古经济社会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。这条路上崛起了呼(和浩特)—包(头)—鄂(尔多斯)金三角经济高地。
今日内蒙古,神奇的“天路”带领草原人民走上康庄大道。(吴国清)